编者按:岁月的年轮,带着明媚的微笑,驶至彼岸,那微泛涟漪的似水年华,让感触一浪高过一浪。四月的银川,微风不燥,阳光正好。见到李颖康校友的时候,正好是早晨十点,空气格外清爽。初见的印象里,李颖康完全没有想象中的“专家样”,干练而亲和如一位许久未曾谋面的老友。或许是因为来者是他母校的学生,更多了些亲近之感。采访时,他始终微笑着,他的微笑是温文尔雅的,带着如水般的谦和,润物细无声,举手投足尽显学者专家之风范。
李颖康,1963年8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原宁夏农学院牧医系。现任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书记、所长。宁夏农林科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宁夏牛羊肉产业技术指导组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李颖康作为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出席60周年国庆观礼。
追忆青春 梦绕宁大
象牙塔的美好岁月,印刻成难以忘怀的画面和难以磨灭的校园情节。1979年的夏天,十六岁的李颖康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也正是那个夏天,在父亲的强烈建议下,李颖康选择在宁夏农学院牧医系开始他的求学之旅,从此便与宁夏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上大学之前,李颖康对自己即将要学习的牧医专业并没有太多概念,当初只是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这个专业。“刚开始就是觉得好玩儿,课堂上解剖青蛙,很有意思。”现在早已是肉羊养殖专家的李颖康,再次回忆起那时的自己,更多的是庆幸自己没有排斥这个以后带给他工作乐趣和赋予自己不一样人生的专业。
在宁夏农学院学习的那段时光,是李颖康日后从事研究工作的源头。在诸多教学严谨,待学生友善又真诚的良师的教导下,李颖康更加刻苦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他每天吃完饭,就抱着书本,回到教室复习当天的功课,或者涉猎课本之外新奇的知识。为了顺利考上研究生,李颖康开始苦学英语: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半夜点着蜡烛看英语专业书,蜡烛油滴在手上也没有察觉,买来的英语字典也是背诵一页撕一页,在如此坚持不懈地努力下,英语难关最终被攻克。1983年,他如愿考取了北京农业大学绵山羊育种专业研究生。
上大学的时候,同班同学对李颖康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人一茶壶,静坐教室,徜徉书海的少年。李颖康在大学期间就十分明确自己将来的目标是从事研究性质的工作。“研究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也是我为什么一毕业就选择读研的原因。”说这句话的时候,李颖康目光坚定,没有一丝躲闪。似乎他一早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和归宿,并为之努力奋斗,只为到达心之所向的地方。
天之涯,地之角,一笑而过的都是远方。大学的珍贵记忆永远地刻在李颖康的心里,像开了又谢,谢了又开的花朵,总会在某个时刻熠熠生辉。“我对农学院是有感情的,这种情,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割断。”李颖康真诚地说道。
持之以恒 勇于创新
奋斗的岁月如过眼烟云,他似乎总是不能满足于既有的一切,总是保持着向前迈进的步伐。为了广泛地汲取关于绵山羊育种的知识,避免过早地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封闭的工作环境,研究生毕业后,李颖康决定继续深造。1989年,他前往德国留学,继续深入学习更高层次的肉羊品种改良技术相关知识。学成归来,李颖康选择回到宁夏工作,致力于宁夏滩羊产业研究,二十余载,从未停歇。
作为宁夏优势特色产业专家组肉羊产业首席专家、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李颖康努力打造宁夏滩羊品牌,为促进宁夏羊产业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宁夏羊肉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者之一。曾有人不止一次地笑问他:“养羊还需要读研究生?还需要有那么多的知识吗?”面对这样的质疑,他都一笑而过。李颖康意识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不是急于解释,而是继续坚持,努力做出成绩,让大家认可并重视这个产业。
滩羊作为宁夏的特产,是宁夏特殊生态环境的产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滩羊浑身都是宝,离开宁夏养不了”的说法。然而,多年来,滩羊品牌得不到保护,滩羊产品优质不优价,养殖效率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了宁夏滩羊产业的发展。考虑到滩羊的发展前景,李颖康和其他专家开始摸索和研究专属于滩羊的发展之道。宁夏各地都产羊肉羊皮,但由于生产量少,繁育技术落后,使宁夏羊肉很难走出国门。为此,李颖康先后攻克了“宁夏肉羊产业高效养殖技术开发与示范”等5项国家科技部、自治区科技厅重大科技攻关难题,为宁夏滩羊肉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宁夏滩羊”著名商标正式注册,标志着宁夏盐池滩羊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对打响宁夏滩羊品牌、实现滩羊优质优价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如何做大做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又成为李颖康新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懈努力,2005年,由他主持的自治区8631农业科技重大项目《肉羊杂交改良技术研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凭借深厚的学术素养和娴熟的外语功底,李颖康于1999年主持建设了宁夏肉用种羊场,他先后两次赴国外引种,并成功在宁夏地区饲养和繁殖。自2000年以来,种羊推广社会效益超过2000多万元。除此之外,李颖康先后发表论文40余篇,合编《国外优质肉用种羊品种及饲养技术》《肉羊饲养与疾病防治 》和《家禽常见疾病快速诊断及其治疗方案》等三部专著。主持制定宁夏地方标准4项:《萨福克种羊》《特克萨尔种羊》《滩羊肉胴体分级标准》,参与制定了《无角陶赛特种羊》国家行业标准。在李颖康的坚持不懈下,克服了诸多宁夏肉羊产业发展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也证明了他当初的沉默和坚持是正确的。
对于宁夏滩羊未来的发展方向,李颖康表示宁夏滩羊作为宁夏经济的助推产业,在宁夏肉羊行业里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标准。通过品牌效应,将宁夏滩羊做成珍品和精品,利用宁夏滩羊这一特色资源,全面打开中国市场的局面,指日可待。
看着现在宁夏滩羊产业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李颖康心里可所谓是乐开了花。想起当年去德国留学的时候,外国人看待他们的眼神和赤裸裸的歧视,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是现在他们去国外调研学习的时候,面对外国人的质疑,可以挺直腰板儿说一声:我是中国人。李颖康表示只有一个国家开始强大的时候,个人才会有自信和底气去正视和回击别人。
寄语母校 情真意切
我们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人生的一种财富。我们无法预知以后的路途,但是却能够把握现在的自己,珍惜身边的一切,脚踏实地地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谈及宁大未来的发展时,李颖康毫不吝啬,谈了很多,大多有感于这些年研究工作的点滴所得。
李颖康认为,对学校而言要注重人才,尤其是本土人才的培养,只有人才才是一个地区最坚实的后备力量。在研究领域,一个人就可以带动一个产业,希望宁大能够培养各个行业的精英人才,为宁夏乃至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对学生而言,李颖康建议,要明确自己的优势所在,找准目标,别在年轻的生命里留下遗憾。李颖康有个习惯,就是在每年农历新年的时候,他都会总结自己这一年的收获和所得,反思自己是否碌碌无为。李颖康表示一个人要有责任感,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能力大小不是成功与否的决定力量,但是认真的态度是成功必备的条件。
“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你适合干什么?”这是李颖康常挂在嘴边的三句话。
你想干什么:大学学习期间,努力汲取专业知识,参与社会实践,提高社会能力,做一个有思想的大学生。
你能干什么:通过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所学所得,积攒力量,厚积薄发,天道酬勤。
你适合干什么:找准自己的定位,同时也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明白自己真正适合什么,切忌盲目跟风,迷失自我。李颖康希望现在的宁大学子也时常扪心自问,在这三句话里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前进方向,以最充分的准备,走最适合自己的路。
学习就像做科研,要时常看看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慢慢改进,也要注重团队精神,遇事不要一个人苦苦挣扎,适当地听取别人的意见。除此之外,更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盯住一件事,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收获。李颖康说他这辈子只干了一件事:养羊,但他乐在其中,并且得到了回报。
李颖康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一直用“尚德、勤学、求是、创新”的校训鞭策着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校训精神。如今的李颖康,在自己的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宁大精神的支撑。这八个字也如同一把戒尺,一直以来砥砺着宁大莘莘学子不断进步和成长。昔日宁大助君成才,今日宁大以君为荣。
(金海艳 李继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