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正文

    校友风采|脚踏实地,从行处炼起——1978级杨宝和校友专访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1-03-30

    编者按:对北京东方旭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和来说,他与宁夏大学的情感非同一般。 他在这里收获了学业、事业、家庭,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寄予着无限深情。

    杨宝和,1961年11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原宁夏大学化学系。现任北京东方旭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董事长。

    笃学笃行,收获别样风景

    1978年,杨宝和幸运地赶上了高考,成为宁夏大学化学系的一名学生,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转折。开学第一天,系书记在欢迎仪式上劝勉同学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让杨宝和深受触动,这是他步入大学的第一堂课。

    当时的宁夏大学办学条件很艰苦,教学设施简陋。而对于杨宝和所学习的化学这样一门实验学科,大部分课程是需要看书做实验的,良好的实验室支撑十分重要。宁大的老师们因陋就简,克服种种困难,开设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课,让学生能够初步接触化学实验操作,这对热衷动手实践的杨宝和来说就是极大的幸福。“老师们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那样一种朴实求真的学风,让走上工作岗位多年的我仍十分受益。”在追忆往事中,杨宝和这样告说道。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当时与他一同入学的,有十六七岁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也有经历过上山下乡,年过30岁的老三届,他们大都已经成家。由于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他们来说,学习的困难很大。然而,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段失去学习的艰难岁月,他们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学习热情高涨。通宵达旦,废寝忘食是他们的常态。他们每天坚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直到自习室关灯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回到宿舍摸黑洗漱睡觉。有这些榜样带着,杨宝和也刻苦用功,学习成绩优秀。

    1982年,杨宝和从宁夏大学化学系毕业留校任教,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转折,他怀着对母校深深的情感,把学生时代恩师的谆谆教诲传递给一届又一届青年学子。他和化学系同学结为伉俪,两人在事业和生活上相互促进,守护着他们的幸福。

    顺势而为,寻求自我突破

    1988年硕士毕业后,杨宝和进入原化工部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青岛公司工作。离开母校,他经历了人生的又一次角色转变,他从业务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向前迈进,历任技术设备进出口部经理、化工产品进出口部经理、总经理助理。

    然而,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九十年代起,国家陆续取消了国营企业外贸垄断地位,国营外贸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对杨宝和所在的公司带来了强烈冲击,对他个人也是巨大考验。九十年代末中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外贸和基建成了驱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的两架重要马车,而杨宝和的专业又是环境化学,这使得他迫切想要用所学为国家发展做一点事。此时他的女儿刚刚出生,在宁大工作30年的岳父岳母,这时也从宁夏大学调回北京。

    1994年,经过再三考虑,他终于决定丢掉铁饭碗,到北京自己创业。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杨宝和没有退缩,他结合专业实际,选择在化工品、医药中间体和化学建材的国际贸易方面进行创业,成立了北京东方旭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998年国家发生大洪水,暴露了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和新材料使用的问题。经过多方调研和国内外考察,杨宝和把主营产品定位于土工合成材料的生产、推广和应用研究方面。土工合成材料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新型建筑材料,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继钢材,水泥之后的第三大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土工布、土工膜、土工格栅、排水网(复合)等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过滤,防渗,加筋、排水、固体废弃物及污水处理等领域。

    2003年青藏铁路要解决冻土、高紫外线环境下的挡土墙和软基处理,杨宝和和他的团队向设计部门推荐了用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在公司配合下,设计人员成功的解决了这个世界性难题。产品在青藏铁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是该产品在世界上首次应用于这样的环境。之后,公司在国内一系列工程中又创造了许多亚洲和全球纪录。

    逆风飞飏,走独立发展之路

    杨宝和与合作伙伴一起在青岛做实业,生产土工合成材料,成立了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初具规模后不断发展壮大。除了企业管理以外,产品创新、质量控制、资金保障、市场、当地政府以及办事机构的协调等都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了创新、研发,公司建立了国际土工合成材料行业顶级测验实验室、亚洲最大的系列温度蠕变实验室及工程应用实验室。杨宝和不畏艰辛,一心一意谋求企业发展,积极开拓资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几年的时间,把公司搞得风生水起。

    经过不断研究,杨宝和参与主持建设的,被国家计委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的“改性高抗冲聚苯乙烯格栅工程材料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于2002年投产。项目的投产,一举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同年实现了出口。此项技术在2003年获得了“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与此同时,公司建立了“青岛市塑料土工格栅专家工作站”、“青岛土工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研发与创新。公司承担了国家科技部的“科技兴贸行动计划”、“863计划”等多个项目,“旭域”牌塑料土工格栅被认定为山东省名牌产品、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公司被认定为青岛市“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不仅如此,公司在产品应用研究方面先后获得中国南方电网二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优秀工程应用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在管理方面,公司获得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质量管理奖”、“青岛市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等。在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中,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材料专利1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主导公司主编、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6个;在国家级科技期刊发表论文3篇。由于始终坚持“走创新之路,铸国际品牌”的理念,并把“质量第一”作为指导方针,严格推行TQM全面质量管理,公司通过了中质协l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了中国CRCC铁路产品认证、欧盟CE认证、荷兰KlWA认证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公司实验室通过了美国GAI-LAP实验室认证,成为中国唯一通过美国GAl-LAP实验室认证的企业,同时也是全球唯一同时获得以上认证的土工合成材料制造商。

    成功之路必然荆棘丛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上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国内的建设工地几乎全部停工,公司也接近关门。之后,国家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基建投资,造成国内产能过剩,劣质产品充斥市场,公司进入了最为困难的阶段。在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杨宝和带领员工努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国际和国内两条腿走路的市场战略,逆风而上顺利度过危机,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的新型道路。

    目前,公司产品的质量已经达到世界同类产品的顶级水平,70%远销到国际市场。塑料土工格栅产品占据了国际第二大份额,同时也是全球质量最优、认证最全、产量第二大的土工格栅生产企业。2018年6月,位于美国俄可拉荷马的工厂开始投产,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基本成型。

    截止目前,杨宝和的公司已发展成为有青岛和美国两个生产基地,北京、英国、意大利和美国四个办公室(分公司)的国际公司。

    杨宝和这样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在国内国际的同行中享有良好的声誉。2012年,他被选为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副理事长和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除了他突出的业绩,更因为他为人正直,坚决反对劣质,低价货物和恶意竞争,树起了一面高品质高标准的大旗,以时间为试金石,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最好的产品验证企业价值和自身的风格。

    “万古长空万古空,一朝风月一朝行;自当空里寻妙法,更需行处炼性情。”杨宝和手抄了一首禅诗作为自己的体悟。细细品鉴,他正如诗中所言,致力于用出世的精神来做好入世的事业,理论再高深理想再美好,也要踏踏实实地从行处炼起。

    “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既讲新,又讲实。创新容易,做实难,坚持不懈地做实更难。大学生要勇于接受挑战,勇于创新,坚守信念。”杨宝和寄语宁大学子。

    对于母校,杨宝和满怀期望:“宁夏大学从西部一个默默无闻的大学发展到今天,真正体现了宁大人不屈的沙枣树精神和扎实的学风。我认为宁大的‘双一流’建设要紧贴宁夏实际和宁夏特点,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中国大学中走出自己的特色。我对宁夏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充满信心,衷心祝愿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

    (金海艳 封宏砚/文)